作者:前武夷山市市長、景區党工委書記 胡書仁
1999年12月1日,摩洛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通過中國武夷山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武夷山摘取了世界旅遊業含金量最高的“金牌”,從此拿到了走向世界的通行證。
你領略過武夷九曲游、天遊之神奇風光嗎?你品過武夷岩茶大紅袍之奇妙茗香嗎?你見過武夷山獨有的角怪、金斑喙鳳蝶以及成群的鐵杉嗎?你想到過武夷山乃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地區嗎?凡此種種,“自然的武夷”能否打動你心?
還有,你知道武夷山是何種業已消逝的古代文明的歷史見證?你瞭解武夷山乃朱子理學之搖籃?你驚訝在武夷山儒釋道三教同山、盡顯天人合一嗎?凡此種種,“文化的武夷”是否可讓你產生相約武夷的陣陣衝動?
從福建的武夷山到中國的武夷山,又從中國的武夷山到世界的武夷山,武夷山旅遊業僅僅走過短短的二十多年。從最初走親訪友式、接待開會式的初級旅遊起步,到如今“到武夷洗肺去”、“到武夷洗腦去”等新型生態游、文化遊的出現,武夷山憑藉其獨特的自然與文化的豐富內涵而在改革開放的時代迅速崛起,並擠進了名山大川的行列。曾因多項成功策劃而知名的王志剛工作室,用精闢的語言對武夷山獨特的文化與自然特徵作了如下的概括:“千載儒釋道,萬古山水茶”!
1999年12月1日,來自摩洛哥的電波傳來消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3屆大會正式通過中國武夷山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武夷山千年等一回,終於等來了熱愛文明的人類給予的一個世紀性的榮譽,武夷山從此擁有了一張走向世界的通行證。
“世界遺產”這個概念對中國人來說可能還十分陌生。1972年11月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7屆大會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1976年成立了政府間合作機構世界遺產委員會,負責將全世界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跡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不是所有著名的風景名勝和文物古跡都能列入其中,世界遺產委員會對此制定了極其嚴格的評估、考察、審議的標準和程式,以確保評選結果必須具有專業性、權威性、公正性。正因如此,至今全世界只有631處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屬於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包括武夷山在內)僅22處,我國目前擁有的單項或雙重世界遺產地也僅有23處。
世界遺產特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的人類罕見的且目前無法替代的財產,其價值具有真實性和唯一性,即必須具有“突出的、普遍的價值”,是人類公認的最優秀的物質遺存。那麼,武夷山遺產的價值何在?它的人文景觀在哪些方面符合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地的標準呢?
武夷山素以“碧水丹山、珍木靈草”名揚天下。這裏是“鳥的天堂”、“蛇的王國”、“昆蟲的世界”、動植物的“天然避難所”、“研究兩栖、爬行動物的鑰匙”。武夷古文化獨樹一幟,被譽為“閩邦鄒魯”、“道南理窟”。這些都符合世界遺產“其價值必須具有真實性和唯一性”的標準。
然而曾幾何時,武夷山藏在深山無人識。申報“世遺”的道路是漫長的。武夷山市委市政府早在1993年就把申報“世遺”列入議事日程,1996年成立了申報世界遺產工作委員會,1997年11月正式向國家建設部提出申請報告,1998年6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武夷山正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提出申請。
雖然人類對文明成果的鑒賞是相通的,但由於中西文化在價值觀念、方法習慣上的差異,如何讓外國專家們能夠全面深入地瞭解武夷山豐富多采的自然資源和博大精深的文化遺存,看似簡單卻是個極其困難的環節。經各級領導及專家的不斷研究探討,武夷山決定用科學的,同時又是美學的語言,用符合國際邏輯思維習慣的方式,來表述武夷山的自然與文化遺產的價值,如此就需要對武夷山原有的富有詩意的高度抽象的種種描繪,重新進行大規模的理性審視和總結。
武夷山為此廣邀專家學者,反復深入武夷山申報區的每個角落,調集多方資料多次論證,終於一個能打動人心的科學 又形象的申報報告呈現在眾人面前:
──武夷山是代表生物演化過程以及人類與自然環境相互關係的突出例證,這裏保存了世界同緯度帶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系統,發育有明顯的植被垂直帶譜。
──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地區,是尚存的珍稀、瀕危物種棲息地,僅列入《中國植物紅皮書》的珍稀瀕危物種就有28種,武夷山特有的崇安髭蟾、崇安地蜥、崇安斜鱗蛇、掛墩鴉雀更領世界野生動物之風騷。
──武夷山具有獨特、稀有、絕妙的自然景觀,屬罕見的自然美地帶,是人類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的代表,其形象美、色彩美、聽覺美、動態美、朦朧美,都是世界一絕。
──武夷山的“古閩族”、“閩越族”文化遺存是業已消逝的古代文明的歷史見證。武夷山東部絕壁岩洞中的架壑船棺、虹橋板是古閩族先民喪葬的遺存,被考古學家認定是懸棺葬俗的發祥地。而占地48萬平方米的漢城遺址是中國長江以南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漢代古城址,在中國和世界建築史上有重要地位。
──武夷山是朱子理學的搖籃,是世界研究朱子理學乃至東方文化的基地,有詩為證:“東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國古文化,泰山與武夷”。
專家們認為,以上五條分別符合世界遺產委員會所制定的標準中自然遺產第二、三、四條和文化遺產第三、五條。至此,武夷山的科學面目得到清晰的勾勒,申報世遺的主體內容得以明確集中地表述。
1999年3月30日至4月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派出專家組對武夷山遺產地進行最後一次全面的考察評估。武夷山遺產地近1000平方公里,範圍大,項目多,山高路險。但專家組不辭辛苦,深入黃崗山、古漢城等實地考察,遊覽九曲溪、天遊等武夷山絕妙風光。雖是短暫的考察,但武夷山已給專家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專家們認為武夷山景區的丹霞地貌、古老的船棺、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漢城遺址的閩越文化保護等,在世界上都是少有的,具有很高的保護價值。資深“世遺”保護專家莫洛伊博士深為武夷山水風光及文化底蘊所陶醉,欣然題詞:“武夷山是中國人民永續利用自然資源的典範”。
高度評價的背後是全體武夷山人付出的艱苦卓絕的努力。由於《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規定,同一項目只能有一次申報機會,為使武夷山申報“世遺”一次性成功,中央、省和南平市各級各部門都給予了大力的支持,武夷山人民更是全力以赴,先後投入1億多元,對申報區域進行整治、疏理和保護管理。區域內的居民深明大義,忍痛讓出了家園,共有404戶、2000多人移居別處。
武夷山市市長張建光在他所寫的“HELLO,武夷山”一文中深情地寫道:“武夷山在世界之交跨入了世界名山大川的行列,二十世紀為中國武夷山鼓掌,二十一世紀也將為中國武夷山而歡呼”、“世界給武夷山一張名片,武夷山將給人類一派永恆的秀色”。
|